股票推荐官网_今日牛股+明日潜力股全解析_短线+长线策略每日更新想要在A股赚大钱你必须学会这一招!
2025-11-02股票推荐,今日牛股,短线股票推荐,明日股票推荐,热门板块分析/每日精选A股潜力牛股,覆盖短线爆发股与长线价值股,附技术图形、资金动向与题材热点分析,助您提前抓住风口,精准进场!
投资是一场长跑,我们需要从书籍中汲取力量。星图金融财顾频道联合星图金融研究院推出
本期主理人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推荐的书目是《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作者为肖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金融专业,曾任职于全球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的金融机构组,担任分析师。他在麦肯锡期间专注于金融行业研究,曾参与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的战略制定与产品研发。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掌握行业研究能力是实现持续盈利的关键所在。随着A股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普涨行情日益稀缺,更多呈现结构性机会。以本轮牛市为例,科技成长风格显著占优,更细分地看,以算力硬件为代表的细分赛道作为领涨龙头,相对A股整体跑出了显著的超额收益。因此,唯有建立系统化的行业分析框架,我们才能以动态视角开展行业研究,把握行业轮动节奏,持续捕捉具备超额收益的龙头板块。
本书主要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切入行业分析,首先需要判断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阶段的划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依据增长曲线的斜率变化,当曲线斜率逐渐增大、营收增速持续加快,行业由导入期步入成长期;当斜率趋于平缓、营收增速放缓,行业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当斜率转为向下、营收增速下降,行业则由成熟期迈入衰退期。另一种方法则以渗透率为标准,更为直观明确:渗透率在15%–20%区间,行业从导入期过渡至成长期;达到35%–40%时,进入成熟期;而达到70%–80%后,行业往往步入衰退期。
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行业呈现出显著差异的特征,研究重点也有所区别:
在导入期,商业模式是关键因素。这可分为销售可行性与利润可行性两个层面。前者主要评估产品和服务能否卖得出去,需考察客户需求是否真实存在,既可回溯历史观察需求在过去是否存在,也可参照成熟市场中类似需求的演变轨迹;后者主要评估它们到底能不能赚到钱,关键在于分析“最小运作单位”的盈利模型,例如火锅行业中的单店模型。只要最小单位被验证能够实现盈利,未来规模化拓展才具备坚实基础。需要警惕的是,并非所有商业模式都具备成功落地可能,必须警惕行业整体失败的风险。
在成长期,市场规模为核心关切。若行业天花板较低,其成长空间与超额收益潜力均将受限。潜在需求通常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整体潜在市场(TAM)、可服务市场(SAM)与可获得市场(SOM)。具体测算可从三个维度展开:需求侧关注目标客户数、渗透率、客单价与购买频次,因为市场规模等于目标客户数*渗透率*客均订单量*客单价;供给侧则需识别制约产能的关键瓶颈,并从瓶颈推演供给上限,以供给上限作为市场规模;在供需匹配层面,可基于已知数据与合理比例假设,推估不同层级的市场规模。例如,已知北京市人口与ATM数量,即可结合全国人口基数,借助“每万人ATM保有量”这一比例,大致估算出全国ATM总需求。
在成熟期,护城河为重点考量。护城河的形成可从生产要素与生产关系两个维度解析:生产要素涵盖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及数据,若能独占其中某一关键要素,便可能构筑起“资源壁垒”,有效阻挡行业以外的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另一方面,企业在经营中与政府、同行、供应商及客户等主体所形成的生产关系,若能被有效整合与独占,则可能形成“网络效应”型护城河,同样有助于强化其市场地位和竞争力。护城河的确立有助于企业实现更高营收与更低成本,但需注意其宽度并非一成不变,会随外部环境变化而动态调整,因此需持续跟踪与评估。
在衰退期,盈利能力要深度研究。行业步入衰退期并不等同于消亡,诸如银行、酿酒、种植、采矿等行业已经存在数千年之久,往往伴随宏观经济、产能周期与库存波动等因素,呈现收入围绕某一中枢水平周期性起伏的特征。在此阶段,投资的关键在于识别行业中仍能持续盈利的环节,而这主要取决于竞争格局的演变。竞争格局可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分析:横向格局关注同行之间的份额分配,其核心指标是行业集中度,随着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定价能力增强,盈利能力往往随之回升;纵向格局则审视产业链上下游的利润分配,其中,议价能力与议价意愿较强的环节通常能占据价值链中的主要利润份额。
此外,上述分析主要聚焦于行业基本面,即盈利能力的研究。然而从短期视角看,除基本面外,估值面同样对投资收益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A股这类新兴市场,股价往往呈现连续波动特征,估值在短期内常出现较大起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领先于盈利变化。估值水平由投资者行为与资产属性共同决定:在投资者层面,主要关注流动性环境与风险偏好,流动性充裕、风险偏好上升时,估值往往抬升;反之则趋于回落。在资产层面,则需重点考察胜率与赔率:随着行业从导入期迈向衰退期,胜率通常先升后降,赔率则逐步收敛,估值水平也相应呈现先扬后抑的演变特征。
除了行业自身的内生因素,外部环境同样对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可以运用经典的PEST分析框架,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四个维度系统审视外部驱动因素。政治层面,最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产业政策,美国的外交和货币同样是研究重点;经济层面,需要考虑经济发展和货币价格,因为行业的盈利水平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货币购买力、利率、汇率也会直接影响行业;社会文化层面,主要考虑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人口、年龄构成、性别等,以及文化变迁,包括文化理念、受教育程度、品牌营销策略等等;技术层面,技术创新往往会对各行各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可以使得旧行业消失和新行业产生,而技术成熟度则可以推动行业经历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总的来说,本书构建了一套逻辑严密、推演清晰、结果可验证、体系可迭代的行业研究框架,旨在帮助投资者系统性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分析能力。通过掌握科学的行业比较与周期定位方法,投资者能够更早识别产业变迁的轨迹,更准确地把握驱动行业轮动的核心变量,从而在复杂市场中提升决策的胜率。我们强烈建议读者深入研读本书内容,将系统化的研究理念与分析工具融入自身的决策体系中,用专业的框架为投资行为提供理性支撑,进而为长期的资产增值之路保驾护航。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