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推荐官网_今日牛股+明日潜力股全解析_短线+长线策略每日更新市场走强新基民入场的6条小建议

2025-08-28

  股票推荐,今日牛股,短线股票推荐,明日股票推荐,热门板块分析/每日精选A股潜力牛股,覆盖短线爆发股与长线价值股,附技术图形、资金动向与题材热点分析,助您提前抓住风口,精准进场!A股三大指数今日延续强势表现,沪指再创十年新高。截止收盘,沪指涨1.51%,收报3883.56点;深证成指涨2.26%,收报12441.07点;创业板指涨3%,收报2762.99点。沪深两市成交额史上第二次突破三万亿,今日达到31411亿,较上一交易日大幅放量5944亿。

  在市场走强之际,投资者的热情也再次被“点燃”。尽管8月的数据还未发布,不过本月初上交所发布的最新开户数据来看,今年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较今年6月的新开户数增长近两成,同比增长超七成。

  对新的投资者而言,往往由于缺乏投资经验和对市场的一些基本了解,匆忙进场很有可能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的投资决策,甚至可能再次步入“追涨杀跌”的短期交易陷阱之中。

  权益类基金将资金投向二级市场股票等资产,这些股票背后对应的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通过长期的经营行为后,有可能带来回报,这种回报会通过较长的链条后,才有可能反映在基金净值上。因此,基金投资恐怕无法给投资者带来即时的满足,或者说,买了第二天就得涨。

  在准备开始投资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种先买点试试看的习惯。这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消费品的概念:如果好了就再多买点,如果不好就换别的。但是对于权益类基金来说,试试看的方式所面对的情况就复杂得多,并且试试看的结果和未来长期的投资回报关系有限。

  买基金买的是基金份额,而每天基金的净值又是不一样的,因此,即便是同一只基金,不同的投资者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资金等,买到的基金份额总额都不相同,这些份额在日后的收益情况也自然不同。另一方面,不同投资者可投资的资金量是不同的,而且这笔钱未来要派什么用场,也大不相同,这些都会对我们最终的投资收益率和绝对收益都产生实质影响。因此,别人觉得好觉得赚钱的基金,仅凭孤立的信息,可参考性真的不强。

  特别是别人觉得好的基金,大多是因为涨得很好,才会得到推荐,但当“别人买的基金”涨得很好的时候,实际上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布局时机。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基金产品数量突破1万只,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2024年3月,证监会就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意见当中要求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在《试行意见》的指导下,现在已经能越来越少看到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进行“娱乐化”和“明星化”的包装,特别是在2020-2021年上一轮行情当中的基金经理“饭圈化”,现在也很少会看到。不过,随着市场持续好转,网络社交媒体、自媒体当中是否会再次出现过度娱乐化的方式去推荐基金,也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基金投资,不论是对基金管理人,还是对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件严肃认真的议题,但当“被娱乐化”之后,严肃的投资内容变得无人关注。我们常常说,要给予基金经理以信任和时间,对于基金经理的信任,应该基于对基金经理投资风格、过往业绩、主要观点、投资方法等的了解之上,而不是基于娱乐化的崇拜。

  投资本身是专业、长期、严肃的工作,是和钱打交道的事情,而每一笔钱都是投资人辛苦劳动的结晶,本身就不应该“随便玩玩”,投资很多时候更是充满了压力与痛苦。投资当中需要逆向的勇气,很多时候是反人性的,这注定没有“好玩”的基因。

  我之所以对这只基金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仅仅看到广告、朋友推荐、客户经理推荐,还是因为看到市场连涨不想错过行情……有没有对这个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的运作风格有所了解,其投资理念是什么,这种投资理念我真的理解和认可吗,这种投资风格是不是和自己的投资偏好和目标相吻合,等等。

  我买基金的目标是什么?是长期投资还是看中短线的交易性机会,如果是长期投资,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那么市场波动也许是个好消息,说明选中的基金可能会出现更好的买价。如果是原本判断的交易性机会恰巧碰到行情不佳,则应该及时止损,避免更大的损失,因为原先做出的判断可能因为行情不配合而已经不合时宜。

  在基金投资的过程中重要的并不仅仅是赚多少钱,而是我们赚钱背后的逻辑。如果我们稀里糊涂就赚钱了,那么靠运气赚的钱也容易通过实力亏回去。只有搞清楚自己因为什么而赚钱,是否有能力长期赚这部分钱,我们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有一种说法是赚市场的钱,还是赚企业的钱。赚市场钱的投资者往往认为市场是一个零和游戏,通过和市场上其他参与者博弈,在股价的波动中实现获利。赚市场钱的模式,并没有为资本市场创造真正的价值增长,这也是其为什么不能持久的主要原因。

  赚企业盈利的钱,才有可能成为持续为我们创造收益的一种路径。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企业和个人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增量和存量货币的分配。优质企业,会持续带来稳定的股东回报甚至更高的利润增长。持有股票回报的路径也比高价变现多了很多,比如上市公司分红率、增长率、市盈率变化,这些也终将体现在股票的长期价格上。相比之下,投资的胜率自然就高了很多。而权益类基金通过长期投资于这些优质企业的股票,与好公司共同成长,赚的就是企业成长的钱,并最终反馈在基金投资者的账面上。但正如前文一再强调的,这种投资盈利周期很长,也难免遇到波折。

  权益基金投资不应该成为一个“只有在市场上涨时才去做、市场下跌时就不去做”的一个短期动作,而应该是一个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都要去参与的一个长期行为。如果站在一个更长周期的角度去思考,权益投资买卖的决策依据应该来源于一套有效的投资纪律或投资逻辑,并由此去应对短期市场的波动和长期牛熊的转换,才能更好地赚取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收益,让时间陪伴自己慢慢变富。

  新的投资者入市的时候,通常也不清楚自己该投多少,这是困扰许多新晋投资者的一个常见问题。

  在投资权益类资产之前首先要重新检查一下自己及家庭的财政预算情况。 如果这笔打算投进股市或者权益类基金的钱,在两三年之内要拿出来用于孩子上学或者房屋装修之类的,那么就不应该把这笔钱用来投资。如果没有极端情况的线年的趋势相对来说是可预见的,但至于未来两三年内股票的价格是涨还是跌,对于这个问题预测的准确概率可能就和掷硬币猜正反面的概率差不多。

  彼得·林奇认为有许多种复杂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应该将个人财产的多大比例投入股票市场,但他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那就是: 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资金只能限于你能承受得起的损失数量,即使这笔损失真的发生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这从另一个角度也为我们回答了有关风险承受能力的问题。

  对于投资基金,特别是权益类基金的收益率,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预期,什么样的年化收益率是相对合理的?有人觉得是50%,有人觉得30%,也有人觉得10%或者5%,究竟多少合理,我们不妨看看下面几组数据。

  1. 就美国大类资产收益率来看,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的西格尔教授曾统计了美国自1801年至今大类资产的回报表现,美国权益资产200年间的回报高达100万倍,实际年化收益率是6.7%,算上通胀的线.市场上顶尖投资者的收益率,以巴菲特为例,长期来看大约年化在20%左右。根据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年报等公开信息,对应的年化收益率为19.7%。纵观巴菲特各年的投资收益率,可以发现没有一年超过100%,最高的一年接近60%。但另一方面在这63年中仅有两年是亏损的,且都控制在-10%以内,最终通过复利的效应实现了巨大的回报。

  3.国内的情况又如何呢?根据Wind的数据统计,上证综指自2003至2024年底的年化收益率为4.29%。基金方面,代表全体基金整体收益水平的中证基金指数,在自2003年设立起至2024年底当中年化收益10.08%。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200年间的股票回报年化在8%左右,中国的主要基金指数过去二十年的年化回报在10%左右,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年化投资收益率则在20%左右。但我们却发现不少基金投资者的收益预期比以上三个数值都要高。

  预期这件事的重要性或许会超过很多人的认知,它不仅仅影响了同样的一笔投资回报下的幸福感,甚至很大程度上会对接下来的决策产生重大的影响。“持有不现实的期望会影响我们认知信息的方法,并造成损害。”这是马克·道格拉斯在《交易心理分析》中对管理期望这一事件的精彩阐释。

  有收益预期并没有错,但如果设定了不切实际的收益预期,就会带来痛苦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可能会演变成非理性行为,并最终对我们的投资结果产生负面作用。

  完 风险提示: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时应认真阅读相关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基金投资有风险,请审慎选择。本篇文章插图由AI生成。

  根据微信后台数据,为过往历史文章“点赞”及“点❤”最多的读者送上精美周边:本期为“睿见读书会”磁吸书签一套。

  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过去15日内的阅读统计数据,本次统计截至8月24日。每位读者每期仅获得一个类别的奖项。

地址:股票推荐官网永久网址【363050.com】 客服热线:363050.com 传真:363050.com QQ:363050.com

Copyright © 2012-2025 股票推荐官网|今日牛股+明日潜力股全解析|短线+长线策略每日更新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